(资料图)
先是没有来得及画在图上的亮度。手动全屏亮度是 461 cd/m² , 这个数字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小米系的手机手动亮度基本都锁在这个区间,和屏幕的硬素质是没有关系的;激发的全屏亮度可以冲到 1158 cd/m² , 算是三星 E6 MLA 的标准表现,比起同期普遍能做到 1000 左右的国产屏可能没有什么优势,但再往前去和 700 左右的三星 E4 比较,还是能有一打眼的差距的。
视角的性能也是 E6 MLA 提升比较大的部分。去年三星 E5 的第一代 MLA 那真的是倒挡拉满了,一年后的 E6 MLA 虽然随角度变化的色度稳定性还是没有能比上三星 E4 , 但 E4 放在 2023 年……即使没有用上 MLA , 亮度的保持能力也比现在这些新一代的手机 TE MLA 明显差了一截,所以至少对于我测的这台 FHD 的三星 E6 MLA 来说,综合可视角度实现对三星 E4 的反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亮度跟踪的话和之前测试过的红米机器取向不太一样,小米 13 更倾向于快速地在几个灰阶里把黑切造成的范围丢失一块儿补齐,这样做的好处是平均的亮度跟踪会更准,但是低灰阶的断层也会相对更明显。
原色模式下其实会比较显著的发橘,反倒是缺省的生动模式表现比较好,完全默认的情况下白点就很准了。不过 MIUI 的自定义选项比较丰富,也都具有实际效果,不会出现给一个「假」的开关的情况,所以我自己用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关注 MIUI 设备的白点&灰平衡跟踪在数据上的表现,按自己的喜好调整就行。、
最后是光谱和闪烁方面的测试。蓝光密度在 28.22% 左右。这个数值只要低于 40% , 那基本就意味着是在硬件低蓝光的范畴了,低于 30% 说明哪怕是在硬件低蓝光的设备里,也是表现很好的一批了。那当然我得重申,蓝光不是影响视疲劳的主要因素,做这个测试也只是给比较关注这方面的观众朋友们心里留个底。不过即使影响十分小,在保持显示素质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我也是绝对不介意设备的蓝光低一些的。
那影响显示设备视疲劳的主要因素显然就是闪烁了,小米 13 的默认模式下是 480Hz 的低频 PWM 调光,这个状态下在 70 尼特以上的亮度范围里可以实现 SVM 小于 1 , 如果把要求进一步提高到 SVM 小于 0.4 , 那就需要把亮度拉高到 86.5 尼特以上了,按亮度范围计的话,相当于 27.2% 的亮度范围里可以实现小于 1 的 SVM , 其中 21.9% 的亮度范围里可以实现 SVM < 0.4 , 这个表现就是普通三星 LTPS 低频设备的水平;在开启防闪烁模式,转为全程 DC 调光之后,只看闪烁的表现就很接近一些高频 PWM 的国产 OLED 了。只要亮度高于 4 尼特,那都是可以实现 SVM 小于 1 的,即使要求小于 SVM 小于 0.4 , 也只需要把亮度保持在 12.1 尼特以上。相当于有 88.7% 的范围实现了 SVM < 1 , 其中 67.6% 都是小于 0.4 的。
不过我最近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媒体老师的观点,说是小米 13 开启类 DC 模式之后会有非常严重的显示效果劣化和断层问题,那本着不要玄学要科学的原则,我这也做了开启类 DC 模式之后的低亮度精度量化。
在启用防闪烁模式,白点亮度锁定在 20 cd/m² 的情况下,小米 13 的实际精度大约在 7.78 bit 左右。如果进一步降低亮度,比如把亮度拉到最低的 2 cd/m² 去测试,那还可以测出进一步的精度衰减。类 DC 决定了这个精度降低的问题是确实也必然存在的,但是低亮度下本身的动态范围就很窄,即使精度降到了 7.5 bit 左右,也不会有比较明显的 banding. 在这个亮度范围下对显示效果影响远远更大的是 OLED 在低亮度下本身的 EOTF 偏移和校准失效问题,而不是差的这点精度了。那么综上所述,我的态度大体是: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核心矛盾,不必过于恐慌。当然,如果是高频 PWM , 那么表现也是实打实的更好。
如果你去硬比,那小米 13 的屏幕可能确实不算出彩,尤其是在友商这两年在两三千的中端走量机上大卷特卷屏幕素质的背景下。但小米 13本身就不该去和那些 6.7’’ 甚至以上的大屏去硬比屏幕素质的。放在小屏手机这个小品类里,综合考虑显示效果、视疲劳危害和色彩管理等各种功能之后,你甚至没法找出一个像样的竞品——统统不是一合之敌。在 iPhone mini 销量不及预期彻底砍了之后,各家的小屏机器也是砍的砍缩的缩……出于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也肯定是希望厂商能坚持做一些像这样的高素质小屏手机,丰富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