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从前中国足协负责人陈戌源接受调查以来,足协内部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足球记者苗原的消息,足协在年初的大会上,曾经讨论过要不要废止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如今随着陈戌源的倒台、以及中性名政策弊端初现,这一困扰着很多俱乐部投资人的“新政”,有望最终被废除。
俱乐部中性名政策是足协在2021年推出的、由陈戌源主导并推广的最重要的新政,要求职业联赛各俱乐部采取“中性化”的名称,不能与相关赞助企业产生联系。足协的本意是借此改变中国足坛球队“企业”味道太浓的情况,并且借“中性名”强化俱乐部和属地之间的联系,增加文化色彩。
然而,“中性名”政策推广两年以来,却产生了两个消极的后果。一是打击了相当多俱乐部投资人的投资积极性,由于职业联赛商业价值不高,许多投资人本就是盯着球队“做广告”的价值来的,如今俱乐部名里不能出现企业字样,这对于他们来说等于砍掉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收益之一,投资积极性自然受挫。
二是即使采用了中性名,但一些俱乐部依旧“朝三暮四”,频繁改变俱乐部名称。例如去年武汉队就把队名改成了“武汉长江”,今年的青岛青春岛、江西北大门等俱乐部也再次改名,河南嵩山龙门也极有可能再次改名。即使采用中性名,也很难将俱乐部的名称固定下来。
因此从目前来看,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完全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而足协能在大会上讨论是否取消这一政策,也算是一次“拨乱反正”的尝试。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中性名政策真的最终取消,对于中超吸引更多投资、增加投资人积极性等方面来说,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